正如一艘航行在巨浪之中的帆船,瞄準了船頭的風向標。在風云變幻的時代浪潮之下,揚州揚杰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揚杰科技”,300373.SZ)和其他功率半導體公司一樣,想要踩著風口搏機遇。而它們共同瞄準的,是汽車電子和新能源。
8月11日,揚杰科技發布的2022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9.51億元,同比增長41.92%;歸屬于上市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5.73億元,同比增長72.35%。
對于揚杰科技而言,公司在發展過程中依舊面臨諸多挑戰:公司毛利率仍有上行空間;在MOSFET、IGBT和第三代半導體領域,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一定程度上面臨下游產能短缺的風險;在晶圓制造方面,雖增加8英寸晶圓產能,但仍缺乏12英寸晶圓生產線。
風口上的象
風口上的豬之所以能飛起來,主要依靠強大的外力。而風口上的象,則指的是有一定資源積累的公司,遇到了發展的契機。
2000年,揚杰科技前身——江蘇揚杰電子有限公司成立。此后多年間,揚杰科技設立產線、成立研發中心,陸續收購美國MCC、潤奧電子和雅吉芯等多個公司,形成多元化產品矩陣(包括但不限于單晶硅棒、硅片、外延片、各類電力電子器件芯片、MOSFET、IGBT、SiC系列產品),擁有“YJ”和“MCC”海內外雙品牌,業務覆蓋半導體材料、設計、制造和封測多個環節。據芯媒研究統計,2019年揚杰科技在功率半導體領域中占有全球市場份額6.3%,其中二極管整流橋市場份額為全球第一,市占率達20.5%,TVS保護器件市占率為5.7%。
雖然揚杰科技有多年的技術和渠道累積,但在迅速變化的市場面前,乘上風口才能避免掉隊。汽車電子和新能源無疑是近年來景氣度最高的領域,且與功率半導體行業息息相關。揚杰科技順應時代變化,不斷優化下游結構。
公司中報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拓展下游運用領域,尤其在汽車電子、清潔能源等新興應用領域持續快速放量。國元證券研報提及,公司在汽車電子、新能源等高景氣領域應用迅速放量,占比提升至30%。
憑借布局汽車電子和新能源領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銷售收入同比增長逾100%,海外銷售占比超30%。在回答今年二季度海外業績增長原因時,公司提及“今年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爭搶“香餑餑”
公開資料顯示,揚杰科技自2017年開始布局MOSFET、IGBT、SiC等;從2021年起,公司為充分滿足車規級芯片的高質量需要,全新設計開發車規級溝槽MOSFET平臺;目前也在持續持續增加對第三代半導體芯片行業的投入,加大在SiC、GaN功率器件等產品研發力度。半年度業績預告提及,MOSFET、IGBT、SiC等新產品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100%。
MOSFET、IGBT和第三代半導體產品的應用廣泛。國信證券研報表示,隨汽車電動化開啟和智能化發展,MOSFET的單車用量或將增至四倍。中航證券研報表示,國產車載IGBT拐點已至,實現市占率的快速上升;隨著搭載高功率電機的新能源車銷量增長,車載SiC MOSFET需求將持續增長。
受新能源汽車熱潮的影響,MOSFET、IGBT和第三代半導體迎來需求增長。而MOSFET、IGBT和第三代半導體也是功率半導體公司搭上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橋梁。
同為國內功率半導體行業的公司,揚杰科技、捷捷微電(300623.SZ)和士蘭微(600460.SH)可進行比較。由于功率半導體這塊蛋糕足夠大,上市公司們的業務并非完全重合,僅僅是部分業務有所交叉。但是近年來,為更好地適配下游新能源汽車領域,業內公司不約而同地加碼MOSFET、IGBT、第三代半導體。
2019年捷捷微電引進上海MOS團隊,主要研發銷售SGT MOSFET,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電子、消費、家電等;捷捷微電控股子公司江蘇易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注冊成立,致力于硅基IGBT等新型功率器件的設計研發;公司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西安電子科大合作研發以SiC、GaN為代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半導體器件。
士蘭微在今年中報里提及,公司有如下發展戰略:加快拓展IGBT、FRD芯片的產能以及模塊、器件封裝能力的建設,滿足當前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儲能、大型白電等應用市場的需求;加快SiC器件和模塊量產的步伐,趕上SiC模塊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大量使用的窗口。
從研發投入的情況來看,2022年上半年揚杰科技研發投入1.60億元,同比增長42.21%;捷捷微電研發投入0.83億元,同比增長48.33%;士蘭微研發費用3.14億元,同比增長23.62%。報告期內,揚杰科技技術研發人才隊伍同比增加20%,士蘭微的研發人員數量從2021年末的2675人增至2793人,同比增加4.41%。
值得注意的是,揚杰科技在MOSFET、IGBT、第三代半導體等新產品領域采用的是Fabless模式,也就是只設計不制造,需要依托于下游晶圓代工廠的產能支持,如果下游出現產能緊缺的情況,則會受到較大影響。與之相比,捷捷微電的MOSFET和IGBT采用Fabless+封測的業務模式,士蘭微則是堅持走IDM的模式。士蘭微表示,作為IDM公司,公司帶有資產相對偏重的特征,在外部經濟周期變化的壓力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經營利潤波動的壓力,但是相對于輕資產型的Fabless設計公司,公司在特色工藝和產品的研發上具有更突出的競爭優勢。
從營收體量上來看,今年上半年捷捷微電營業收入8.4億元,士蘭微營業收入41.85億元,揚杰科技以29.51億元的收入位于兩家收入水平之間;今年上半年揚杰科技歸母扣非凈利潤高于其他兩家,為5.73億元,捷捷微電和士蘭微歸母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75億元、5.03億元。從整體毛利率上來看,今年上半年揚杰科技的毛利率為36.61%,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個百分點,但與捷捷微電上半年45.28%的毛利率相比,仍有上升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揚杰科技于今年上半年以公開摘牌的方式收購了湖南楚微40%股權,此舉目的之一是擴充晶圓產能。公司表示,收購楚微半導體后,二期建設規劃為新增3萬片/月的8英寸硅基芯片生產線項目和5000片/月的6英寸碳化硅基芯片生產線項目。但就算有湖南楚微產線的加持,揚杰科技在晶圓產能上的布局仍算不上領先。
事實上,比起6英寸以及8英寸的晶圓產線,12寸晶圓產線的工藝更先進。晶圓越大,單個晶圓上可以制造的芯片數量就越多,芯片成本能夠有效降低。
而在國內功率半導體供應商中,一些公司已然布局12英寸晶圓生產線。例如,目前12英寸芯片生產線正在快速上量的士蘭微,以及正在推進上海臨港12英寸車規級晶圓項目的聞泰科技(600745.SH)。
從過去的經歷來看,揚杰科技具有一定乘風破浪的能力,未來還有更廣袤的天地,挑戰仍在繼續。(思維財經出品)
(《投資者網》黃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