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深度學習、大模型等關鍵技術的深入發展,以Chat-GPT爆發為新起點,人工智能將快速邁入下一個“未知”的階段。在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產業數字化進程加速的時代,大數據在產業決策中的比重越來越高。最近,天眼查數據研究院 “天眼新知”專欄聚焦人工智能,以天眼查大數據為依托,梳理產業格局及發展脈絡,對產業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中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264萬家
(資料圖)
人工智能可以實現處理工作過程的自動化,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執行與人類智能有關的智能行為,如判斷、推理、證明、識別、感知、理解、通信、設計、思考、規劃、學習和問題求解等思維活動。與之其工具屬性、能力屬性相比,人工智能更為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是用來描述模仿人類與其他人類思維相關聯的“認知”功能的機器,如“學習”和“解決問題”。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267萬家,其中,2023年一季度新增注冊企業17萬余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上漲6.8%;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以39.9萬余家位列區域首位;江蘇、北京分列二、三位,分別擁有22.4萬余家以及21.8萬余家;
從成立時間來看,53.6%的相關企業成立于1-5年內,成立于1年以內的相關企業占比27.7%;
另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人工智能產業自2023年1月以來,融資事件合計發生143起,融資金額超800億元。
今年人工智能相關專利申請已超1600項
數據、算法、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駕馬車”。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推動數據規模不斷提升。各方積極探索建立高質量知識集,推動知識驅動的未來人工智能應用發展。
在算法方面,根據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白皮書(2022年)》,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持續推動技術升級,繼續朝著大規模、多模態方向發展。輕量化深度學習技術顯著提升計算效率?!吧墒饺斯ぶ悄堋奔夹g被廣泛應用于智能寫作、語音導航、代碼生成、新聞播報、有聲閱讀、影像修復等領域,通過機器自動合成文本、視頻、圖像、語音等推動互聯網數字內容生產的變革。聽、說、讀、寫等能力的有機結合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例如央視、新華社、光明網等均推出了數字人主播。
據天眼查知識產權不完全統計,人工智能相關的專利申請自2023年1月以來,已有161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過7成。
在算力方面,人工智能算力應需求驅動不斷突破,訓練用和推斷用的芯片仍在加速發展。訓練芯片創新加速,推斷芯片朝著專用定制化發展。據天眼查投融資數據不完全統計,與GPU相關的融資事件合計發生98起,融資金額超280億元;其中,2023年融資事件合計發生3起,融資金額超4億元。
人工智能其實是部分替代人的認知功能。人工智能算法是數據驅動型算法,也就是說,如果想實現人工智能,首先需要把人類理解和判斷事物的能力教給計算機,讓計算機學習到這種識別能力。數據標注,是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力量。數據標注是大部分人工智能算法得以有效運行的關鍵環節。數據標注是把需要機器識別和分辨的數據貼上標簽,然后讓計算機不斷地學習這些數據的特征,最終實現計算機能夠自主識別。據天眼查知識產權不完全統計,與數據標注有關的專利申請,自2023年1月以來,已有34項,均屬于發明專利。
人工智能改變生活,有關取代的討論仍在繼續
在應用領域,人工智能普遍存在于知識學習、交通出行等方面,改變著大家的生活。3月14日,Open AI正式發布多模態大模型GPT-4,迭代速度較快。創始人 Sam Altman 表示,GPT-4是迄今為止功能最強大、最一致的大型多模態模型,能夠接受圖像和文本輸入,在各種專業和學術基準上均表現出了人類水平。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進入了認知智能領域,文本智能、圖像智能、音頻智能、視頻智能以及多模態認知智能,將會逐步誕生,未來為了應對復雜和多變的應用場景,多模態智能的發展方向將成為必然。
在自動駕駛方面,人工智能技術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主要負責實現自主決策和智能感知。其中,自主決策涉及到在各種不同的駕駛情境下,根據各種因素做出最佳的決策。這些因素包括道路情況、交通情況、天氣情況、行人和其他車輛的行動,以及其他各種因素。而智能感知則主要負責實現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包括車輛和行人的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的獲取和分析,這些信息將為自動駕駛汽車用來做出最佳的決策和行動提供支持。
在生命醫學領域,人工智能也有著不俗的戰績,比如:Alphafold。2022年,DeepMind公司與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的合作團隊公布了生物學領域的一項重大飛躍,這一突破將加速新藥開發,并為基礎科學帶來全新革命。預測蛋白質形狀的能力對科學家很有用,因為它對于了解其在體內的作用以及診斷和治療被認為由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引起的疾病至關重要,例如阿爾茨海默氏癥,帕金森氏癥等。
人工智能的未來會怎樣?天眼查數據研究院 “天眼新知”專欄表示,人工智能前景應用廣泛。人工智能目前在消費互聯網領域日趨主流化,涌現了寫作助手、AI繪畫、對話機器人、數字人等爆款級應用,支撐著傳媒、電商、娛樂、影視等領域的內容需求,也正在向產業互聯網、社會價值領域擴張應用。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未來,人工智能是否會真正替代人的討論仍將持續。人工智能,是一場關于知識學習的革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大模型等讓人望而卻步的概念不過是機器理解世界的范式。與其杞人憂天,擔心自己被機器所替代,不如與它同行,學習它,掌握它,用好它,一起面向未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李沖
校對 徐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