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蔣菡

4月20日,大型主題公益系列活動“綠色中國行—走進國際濕地城市梁平暨第二屆明月山生態旅游文化節開幕式”在重慶市梁平區舉行。本次活動以“鞏固國際濕地城市創建成果,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主題,旨在加快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國際濕地城市生態價值轉換模式。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在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有著其他生態系統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極其珍貴的自然資源。

2015年,《濕地公約》第十二次履約方大會首次提出在全球范圍啟動“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截至目前,《濕地公約》共認定43個國際濕地城市,我國有13個城市入選,成為國際濕地城市最多的國家。

本次綠色中國行活動的舉辦地國際濕地城市梁平,是我國西南地區唯一的國際濕地城市。梁平緊緊圍繞“生態之城、品質之城、魅力之城”建設目標,利用濕地資源、厚植綠水青山、釋放生態紅利,實現了綠色轉型發展。創造性地提出“全域治水·濕地潤城”的工作思路,并在全國率先提出城市濕地連綿體和鄉村小微濕地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濕地建設理念,立足雙桂湖和稻田濕地的修復和保護,統籌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動城鎮生態空間與生產空間、生活空間有機融合,走出一條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敬畏自然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